一、校风
(一)内容
和谐 奋进 务实 创新
(二)释义
和谐:和谐源自《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和谐强调平衡、包容与团结,注重人与环境、人与人、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共生。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学校弘扬团结互助、奉献友爱的校园精神,领导班子要团结,干群要团结,师生要团结,学生要团结,共创和谐校园,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奋进:奋进源自三国·魏曹植的《蝉赋》:“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奋进强调体现积极进取、不畏挑战的精神,强调目标的明确性与行动的持续性。奋进是行动的动力,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建成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创建全国优质技工院校、争创职教本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校倡导上下要保持积极向上,敢为争先的精神状态,坚定自信,勇于挑战,努力营造富有正能量的校园氛围,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务实:务实源自《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务实强调以实际效果为导向,注重脚踏实地、科学决策,避免形式主义。务实是实践的准则,也是工作的作风。学校学校倡导上下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敢于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
创新:创新源自《礼记·大学》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强调突破传统思维,通过技术、方法或理念的革新创造新价值。创新是突破的关键,是改革的本质要求。学校倡导上下要开拓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实践探索。领导干部要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不断破除阻碍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教职工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辉煌。学生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发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二、教风
(一)内容
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
(二)释义
厚德博学:厚德源自《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厚德博学强调道德修养与学识积累并重,以德性为土壤,以学识为养分,成长为内外兼修的人。作为教师,应德行为先、修身律己、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专注于职业发展,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
敬业爱生:敬业源自《礼记·学习》“三年视敬业乐群”。爱生源自《尚书·大禹谟》的“厚生”思想,即“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强调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职业,以仁爱之心关怀学生。作为教师,应以生为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体现出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关心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及人格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耐心和包容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学风
(一)内容
勤学苦练 善思笃行
(二)释义
勤学苦练:勤学苦练源自清代彭玉麟的《山堂肆考·进本原》:“盖古之人进学,皆由勤学苦练而成”。勤学苦练强调通过勤奋学习持之以恒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技能,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执着追求。作为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奋学习理论知识,刻苦练习实操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善思笃行:善思源自《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善思笃行强调深入思考与坚定实践的统一。作为学生,要善于思考,坚持知行合一,发扬实干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文体、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