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新技术嵌入“五金”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袁爱清出席会议,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华为、优必选等高校、企业的专家共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
会议以“技术赋能教育 场景驱动创新”为主题,围绕AI大模型、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度研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分享了“书院制”改革经验,通过跨学科融合打造《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微专业,实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示的医学数字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多尺度仿真为临床医学教育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优必选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实训平台,以虚拟仿真技术破解高危岗位实训难题。
与会领导以“建立高阶思维模式”为逻辑起点,系统阐释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路径。会议强调,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底层逻辑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范式,构建“未来教师-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学习中心”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特别指出要将AI大模型、数字孪生、具身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深度嵌入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和教师素养“五金”建设,通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搭建的平台,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认同。这一论述既立足教育强国战略高度,又紧扣技术赋能实践路径,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撰稿:朱圣杰 审核:王新亮 发布:程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