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党建交流座谈活动,聚焦“党建引领产教融合,赋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袁爱清作为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受邀出席,并围绕行业人才培养痛点及职业院校发展路径作专题发言。
此次座谈会为政府、企业、院校搭建了深度对话平台,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副主任黄辉、副主任李静波,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王慧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人力共享服务中心主任徐志远等出席会议,座谈会由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田成金主持。
林宇指出,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下,职业教育面临适配性挑战。职业学校应强化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教学、服务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和学校可通过党建共建开展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职教中心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王慧凌回顾了协会和煤炭行指委在教育部职教中心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她强调,协会要以党建为指引,对接产业融入地方,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内涵建设,发挥党组织对提升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引领作用;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传播中国职教经验,展现大国担当。
座谈会上,袁爱清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行业转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就行业与职教发展难题进行阐述:一是“招生冷”与“用工热”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他指出,当前煤炭类专业面临社会认知偏差、生源持续下滑等困境,而智能化矿山建设背景下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建议通过“政策激励+校企共育”双向发力,重构专业吸引力,实现招生导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二是企业办学体制下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亟须政策支持。作为淮河能源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长期缺乏生均财政拨款,办学经费高度依赖企业投入,现行政策对企业教育投入的税费减免、成本列支等关键环节缺乏制度性安排。呼吁完善企业办职业院校的财政补偿机制,探索“行业专项扶持+企业反哺教育”的创新路径。
此次座谈会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共识,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袁爱清聚焦职教痛点提出的政策建议获教育部及行业高度关注。与会各方明确将协同推进“校企共育+政策破题”双轨机制,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学校将依托企业办学优势,加速构建“党建链+人才链”融合生态,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提供精准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奋力书写职业教育服务行业转型的新篇章。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天玛智控数字化加工车间、无人化开采技术创新实验平台,深入了解智能采煤技术研发成果及产业转型前沿动态。(撰稿:蒋军 审核:刘强 发布:戴文涛)

